2020年8月19日 星期三

從塑膠微粒 到 環保

從高山到海洋到北極,塑膠微粒已汙染整個地球,現在人類透過食物和水、呼吸吸入體內,沒有理由懷疑人體內沒有塑膠微粒,但一直沒有科學發現,且對人類健康的潛在影響也還不清楚。現在有科學家團隊找到新技術,幫助發現人體器官真的有塑膠微粒和塑膠奈米微粒。

塑膠微粒是直徑小於 5 公釐的塑膠,奈米微粒的直徑更小於 0.001 公釐,兩者形成主要是由於大塊塑膠傾倒於環境造成。對野生動植物和實驗動物的研究顯示,暴露於塑膠微粒與不孕、發炎和癌症有關。

據《衛報》報導,先前研究發現人們每年至少攝入 5 塑膠微粒,且城市居民的塑膠微粒汙染正在積累,英國倫敦是去年分析的 4 個城市程度最高的城市。這些顆粒可能含有毒化學物質和有害微生物,並知會影響某些海洋生物。

研究人員從研究神經退化性疾病建立的人體組織庫獲得 47 份肺、肝、脾和腎組織樣本,根據他們開發的分析方法,發現人體組織有數十種塑膠,包括塑膠飲料瓶的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(PET)和塑膠袋的聚乙烯,且所有樣本都發現製造塑膠的雙酚 ABPA)。

美國環境保護署對雙酚 A 表示關注,表示動物研究發現是生殖、發育和全身性毒物。亞利桑那州立大學的研究人員表示,這些無處不在的生物降解材料可能會進入人體組織並在組織積累,但目前科學家還不知道這可能對健康造成什麼影響。

掌握人體組織的塑膠類別後,接下來科學界就可以進行流行病學研究,開始了解潛在健康風險。此外,人體組織捐贈者通常會提供生活方式、飲食和職業等資訊,科學家可進一步了解人們接觸塑膠微粒的主要方式。

其他研究發現,人類心臟和大腦累積了空氣汙染的各種奈米粒子,並與腦癌有關。亞利桑那州立大學研究人員說,「相信生活到處都是塑膠,但身體裡卻沒有塑膠的想法太天真了。」

團隊開發的從組織提取塑膠並分析的新方法將開放線上共享,以便其他研究人員可以標準化方式報告結果。此研究將在本週的美國化學學會會議發表。

轉貼自



對處都是塑膠污染這樣的說法,在好多年前大家都廣為接受。
只是後來只到洗面乳裡面的洗淨粒子竟然也是微小塑膠顆粒。
真的震驚了,人類主動把這樣的東西使用在自己身上嗎?
之所以知道這新聞,是因為有報導說有人去看眼科,結果發現卡在眼球的微小粒子是洗面乳的顆粒。

慶幸自己沒有在使用這樣的產品(因為比較貴),而以後更加不會使用。

如果說,PM2.5 無處不在,灰塵也是無處不在.
那麼,這樣的塑膠微粒?

果然環保才是最大最重要的議題,而且對這項目的投資,終究會回報到我們身上!!!!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

鍵盤輪流用、雷蛇可能要換了改用之前的電競滑鼠

  早上整理房間,也把鍵盤拿起來擦拭 突然想到,就把比較少用的 宏碁鍵盤(筆電用) 接上電腦 感覺這一個鍵盤比較軟 打字起來也比較不會吃力 而且鍵程也比較短,用理論來看 應該打字會比較快 只是沒有根據的判斷,事實上我長期使用下來 覺得: 薄膜好打、安靜,打久了比較不會疲勞 機械輕...